研究成果

首页 >> 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你好·非遗”大赛两件作品成功入围复赛

发布时间:2025-11-07阅读数:

“你好·非遗”大赛两件作品成功入围复赛

“你好・非遗”2025 全国首届非遗创作作品大赛启动。赛事以非遗创新为主题,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近日,初赛评选结果公布。晋中信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艺术传媒学院联合选送的掐丝珐琅作品《遇见信院》《传统纹样》成功晋级,进入网络展评环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花丝珐琅工坊的学生研究员,以学校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托专业设计知识开展创作。他们提取校园特色建筑的结构元素,拆解重组乌马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展品纹样,将这些素材融入作品设计。创作中,他们结合自身校园生活经历,把课堂学习、团队协作、校园观察等实践体验转化为作品的核心内容,让每件作品都承载具体的校园场景与实践感悟。学生非遗研究员通过 “应用专业知识 + 融合非遗技艺 + 优化展览陈列” 的模式,构建起特色育人闭环。这一实践既完成了传统文化创新应用的路径探索,也实现了专业能力提升、非遗技艺传承与育人目标的有机结合。

《遇见信院》

晋中信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花丝珐琅工坊的崔宇悦、郭闯将、杨润珂等 9 名学生研究员,联合创作了花丝珐琅作品《遇见信院》。作品以校园场景为创作基底,依托花丝珐琅这一非遗技艺,将课堂时光、校园景致等专属青春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观赏的实体作品。这件集体创作的作品,既凝聚了同学们对校园生活的共同情感共鸣,也展现了晋中信息学院在非遗美育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同时,通过年轻创作者的创新表达,让花丝珐琅这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新的活力。

《传统纹样》

这组花丝珐琅作品的灵感,源自乌马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展品的传统纹样。创作团队选取祥云、瑞兽、游龙等经典图案,以深邃黑色作为基底,搭配金丝掐丝技艺勾勒造型。黑与金的碰撞形成鲜明对比,让作品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兼具视觉张力通过对花丝珐琅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古老纹样被赋予新时代表达,跨越时空焕发新生。这也直观展现了晋中信息学院在非遗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的实践成果,为传统文化创新应用提供了鲜活案例。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既藏于传统技艺的坚守,更源于与时俱进的创新。此次学生入围相关评选,既是对其专业能力的有力佐证,更是晋中信息学院 “非遗进校园、美育融专业” 教育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晋中信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将继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推动非遗之美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好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