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校园非遗文化品牌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承与创新,由山西省图书馆主办、晋中信息学院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山西站活动于近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究馆员,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技术分会秘书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团体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龙伟老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科技赋能古籍活化与传承”的精彩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龙伟老师以“什么是古籍”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古籍的定义、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让在场师生对这一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文化瑰宝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随后,他详细介绍了古籍的传统制作工艺与多样的装帧形式,从卷轴装、经折装到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生动展示了古人在有限条件下对知识载体的智慧创造,引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核心环节,龙伟老师重点介绍了科技在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中的关键作用。他通过“东巴文化汉文合璧《创世纪》知识库”和“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两个生动案例,详细展示了这些数字化成果如何突破时空限制,让珍贵的古籍资源“活”起来。他强调,古籍数字化整理加工不仅是对文献信息的保存,更是对文化记忆的延续与拓展。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手段,古籍中的文字、图像、符号得以精准捕捉与深度解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高效工具,也为大众接触和理解古籍提供了全新途径。

在“古籍知识资源的传播与创新——服务应用案例”部分,龙伟老师分享了多个成功实践,展示了古籍知识如何通过数字平台、文创产品、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创新传播,让古籍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视野。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与活化的实践中,用创新思维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案例鲜活,龙伟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生动的讲解,为晋中信息学院的师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籍世界的科技之窗。同学们纷纷表示,讲座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古籍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晋中信息学院非遗中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师生对古籍文化的认知与保护意识,也为学校非遗文化品牌活动的丰富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与山西省图书馆等专业机构合作,探索更多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