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一、学习集团办学理念,增长工作原生动力
二、积极备战抗疫,助力安全校园
三、推进非遗文创开发,打造特色品牌
四、以赛促学,积极备战大计赛
五、合理规划非遗纪录片拍摄,加强非遗人物宣传
六、线上指导“拾遗记”工作坊,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
学习集团办学理念,增长工作原生动力
本月,非遗中心在办公室主任盛卓立同志的带领下,集体学习了集团办学理念重要文章《我们的故事:中国新商科教育集团》与《从信息产业商学院轨道实现另道独行》,开展了深入研讨。
集团“中国新商科教育集团”的定位,结合目前国家教育产业的实际发展趋势,势必要求商科教育应明确“信息产业新商科”的定位。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信息产业商学院=商学院+信息产业,坚持以商科教育为核心,同时发展信息产业特色专业群。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商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没有商业,世界的运转几乎停滞,这次新冠肺炎已经切实证明了商业在当前世界的角色。而信息产业,便是未来商业运转的主要阵地,时代变迁之快,已经超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集团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发展战略,是与时代同步的,是与世界大势相衔接的。小米集团总裁雷军讲:聪明和勤奋只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基本条件,真正能取得大成功的,必须是“顺势而为”,这是所有取得非凡成就者的共通之处。集团“新商科+新工科概念下的信息产业专业”复合发展的路径,真正体现了这一战略内涵。由另道独行来实现弯道超车,真正贯彻这一独特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集团理念,关键在于执行。只有上下一心,所有人都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才能拧成一股劲儿,力往一处使。
非遗中心所面向的是全校学生,所服务的是地方文化,所依靠的是集团的源头活水。在我们5年的非遗事业中,从刚开始一心一意不求回报的去追寻非遗文化,到后来逐渐清醒,非遗文化的传承,其基本保障是非遗传承人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因此,我们转变理念,发现只有利用非遗文化,推动非遗产业,利用集团“新商科”的理念,才能切实激活非遗文化。因此,非遗中心展开了与艺术传媒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的全面合作,开展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推动非遗短视频传播,为助力地方文化添砖加瓦。
学校是非遗中心的主阵地,面对全校学生,开展非遗普及活动,用古代工匠精神、手艺人的情怀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立足本土,踏实肯干,润物无声,只有这样脚踏实地,才能做出成绩。
积极备战抗疫,助力安全校园
学校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各项开学指示和要求,严格落实学校各项工作部署,切实维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进行了一系列的防控工作。
非遗中心与艺术传媒学院联合推进了各项开学准备工作,积极进行各种硬件准备,按时进行办公室、工作室、楼道消毒,对人员进出入本教学楼进行严格登记,确保学校防控安全,为开学做准备。
4月3日,非遗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箕城书院 B 栋西楼隔离观察区学生生活物品搬迁工作,按规定圆满完成了相应任务。
4月15日,大四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后,指定部分学生毕业设计在非遗中心办公室进行,半个月来,严格执行了学校各项规定,测量体温、签到,做到了严密管理。
推进非遗文创开发,打造特色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主体内容,是文化传承之脉、文艺创作之源、文创设计之魂。迅猛发展的文创产业为非遗融入现代设计、现代市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非遗+文创”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
非遗中心与艺术传媒学院是孪生一体的单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非常擅长于讲古代优秀文化遗产融入自身的设计作品中,因此,中心非遗文创将作为2020年重点工作之一进行。
从4月1日,开始,非遗中心文创设计团队就展开了线上设计讨论、素材共享、创作交流,目前已经完成多件作品设计,5月份将进行打样,并以学校的名义参加山西省文化厅、教育厅组织的大型展览。
4月最新设计的Air pro 外壳文创产品
以赛促学,积极备战大计赛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办,至今已有半数高校参与此项比赛。非遗中心去年组织学生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了微课《唐调吟诵初阶》、数字短片《金代太古遗音古琴手势复原》,赴北京大学、浙江音乐学院参赛,并双双荣获二等奖。这是我中心近年来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进入全国总决赛荣获的最高奖项。
今年4月初,中心办公室主任盛卓立同志召开专门会议,讨论2020年大计赛选题事宜,最终决定今年主抓微课类与传统文化类,并积极鼓励艺术设计专业之外的学子参与到比赛中,努力通过全国高水平平台,推进我校非遗工作,同时提升我校非遗中心的知名度。
目前,已经选拔张烜玮同学负责申报微课类参赛作品,朱宇轩、高原同学申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类参赛作品,正在积极制作中,5月将正式定稿,提交省赛委员会。
合理规划非遗纪录片拍摄,加强非遗人物宣传
非遗中心主题系列纪录片已经拍摄多集,本学期计划拍摄《晋剧音乐一代宗师——郭少仙》纪录片,经过中心办公室安排,目前已经稳妥地展开采访工作。
郭维芝(1911-1954),字少仙,号乐正斋,又号琴痴。山西祁县夏家堡人。近代学者、音乐家、戏剧活动家,晋剧音乐奠基人。1925年考入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师从常赞春、刘克笃、彭静山诸先生,专攻文史,通金石甲骨,善诗词,工于治印,尤通琴艺,九嶷派第三代传人。
目前已经拍摄了郭少仙先生故居、采访了山西祁县图书馆馆长杨文龙副研究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武小惠研究员及山西财经大学郭一丁老教授、山西省古琴文化研究会理事齐海英老师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晋剧音乐史上关键人物郭少仙先生。
线上指导“拾遗记”工作坊,推进非遗进校园
非遗中心“拾遗记”工作坊主干即非遗兴趣小组成员,几年来梯队式增补各学院学生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研习。
4月中旬以来,线上召开会议多次,指导学生研读地方文化书籍,整理太谷相关文献,并为他们感兴趣的非遗项目答疑解惑,提供资料。
4月23日,学校远景学院邀请我中心科研教师作《古琴艺术的审美旨趣——兼及近代山西琴事》的线上讲座,为远景学院古琴班同学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专业非遗讲座。
“拾遗记”工作坊线上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