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 通讯员 张烜玮)8日,由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艺术传媒学院联合举办的《金石有灵——太谷古代碑刻拓片展》在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三达书院意空间开展。这是太谷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碑刻拓片展,意义深远。
今年暑期,信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组织师生十余人成立“拾遗记·太谷金石传拓小组”,花费二十余天时间,走遍太谷县七十多个村落,考察古代建筑,拓制了一百余通价值突出、亟待保护的碑刻,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绩。近期,又将考察成果悉心整理,装裱装框,举办了此次拓片展。
太谷古代碑刻,现存数量在四百通以上,时代上至唐代开元年间,下至民国,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据光绪《山西通志》及《山右石刻丛编》等金石类古籍著录,太谷县古代碑碣的质量,在晋中一带较为突出。现存时代最早的,如阳邑净信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存二通唐代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八年秋七月十有五日”“自古昌国,莫之我唐;自古圣君,莫之我皇”等字样,字体遒劲刚健,有北魏遗风。晋中一代,在地面矗立千余年的石刻较为少见,介休绵山棋盘洞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榆次使赵村北的《李光进碑》《李光颜碑》等早已名满天下,而阳邑净信寺二通唐碑却至今未被学者深入研究过。再如北洸村关帝庙所存曹润堂《关帝庙重修碑记》,对太谷洸水略加考证,可理清今人将《水经注》之洸水强加之于太谷的误解。而光绪三十四年李华炳所撰的《太谷重修大观楼碑记》,则文思俱佳,加之又是“华北第一笔”赵铁山书丹,多年来人们争相椎拓,得者珍藏摹写,视为至宝。
古人喜欢说“金石永年”,实际上石刻的寿命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久远。清代咸丰、光绪及民国《太谷县志》著录的宋金元三朝碑刻,如今已经全部淹没在历史中。作为记录历史信息的载体,碑刻本身也是文化遗产,其拓片的留存更是对于后世的研究和临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著名美术史家巫鸿称拓片为“碑刻人造表皮”,每一张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或慷慨捐资,纠工兴建,或祈神祭祖,述往思来,那都是古代先贤勇于探索的智慧之美,是穿越历史长河的深沉积淀。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我省成立较早的专业非遗研究机构,多年来致力于本省非遗传承与保护,主办学术刊物《三晋非遗研究》,并成立非遗展览馆、科普馆等,向公众免费开放。据悉,本次拓片展即该中心近期所举办的“守护太谷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之一,此外尚有“光圈·年轮——太谷古建筑摄影展”等其他活动,旨在唤起当代大学生及本地区社会人士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共同守护非遗。
本次展览至本月18日结束,对此感兴趣的公众可以自行前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