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

首页 >> 交流 >> 非遗传承人 >> 正文

“艺家人”民间艺人走访团走访洪洞刺绣艺人毛新兰

发布时间:2018-03-15阅读数: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谣里隐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带着对大槐树的好奇,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艺家人”民间艺人寻访行动团告别祁县之后踏上了洪洞的寻访之旅。

“艺家人”民间艺人走访团走访洪洞刺绣艺人毛新兰

“艺家人”的大槐树寻访之旅

7月14日下午,行动团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涧桥村的一位“刺绣”老人家中。

老人名叫毛新兰,今年67岁,当地人都叫她“毛姥姥”。进入老人家院中,就看到老人正在屋中刺绣架旁认真的刺绣,姥姥看到我们之后就放下了手头的活儿,热心地招待我们。姥姥带我们走进她的工艺品收藏室,屋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刺绣枕头。在我们与姥姥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刺绣布艺的历史源远流长,兴于唐代,流传至今历经沧桑变迁,濒临失传。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姥姥倍受鼓舞,从小秉承外祖母和母亲的手工刺绣家传,多年来不断创新制成了枕头、童被、肚兜、布鞋、鞋垫等多种刺绣产品。

“艺家人”民间艺人走访团走访洪洞刺绣艺人毛新兰

毛老师讲述自己的刺绣人生

“刺绣枕头是怎么制作的呢?”深深地爱着刺绣的姥姥认真的讲述到:“挑选一块纯色锦缎,裁剪之后进行刺绣,一般会袖上睡莲、鸳鸯、牡丹、龙凤等极富寓意的图案,绣好的锦缎就是枕头的枕面。然后就是绣枕头两边的枕顶,枕面与枕顶之间由一块布和拱边衔接。枕头的内心是苦荞皮,这种特殊的农作物对头和颈椎的保护作用非常好。最后将绣好的枕面与枕芯套在一起,一个刺绣枕头就完成了。”说着,姥姥拿起几件得意的作品向我们示范了纹绣方法,大家纷纷围前观看,一针一线都穿刺着她这一生的热爱。

“艺家人”民间艺人走访团走访洪洞刺绣艺人毛新兰

带着老花镜的姥姥为我们展示刺绣的精髓

年近七旬的毛姥姥,现在她的手艺已经申请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政府也非常支持她,将她的刺绣枕头作为大槐树文化旅游的工艺品,毛姥姥还参加过太原市文博会、北京年终创业者交流会、澳门文化展览会等,曾为多项活动制作专用枕头,现如今订单已扩展至全省各地,学徒者更是门庭若市,老人的侄女、外甥女以及其他喜欢刺绣的年轻人都在学习这门手艺,他们的团队已经有五六十人,传承和发展前景非常好。

通过此次走访,行动团的伙伴们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了刺绣手艺的博大精深,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用心,老人以刺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中国古典的美是多么的令人敬佩。

刺绣,一项极其费眼睛的工作,因为长期劳作,毛姥姥早就带上了老花镜,尽管如此,她依然在默默的坚持着自己对刺绣和传统文化的热爱。面对着以后漫长的岁月,或许有一天姥姥的眼睛不适合劳作了,但是在她的心底,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照耀着看向未来。

(作者:李军霞、马文静 摄影:史 恺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