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明表演传统太谷秧歌《偷南瓜》(武慧丽摄)
在晋中市太谷县城乡各个角落,孙贵明是一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太谷秧歌资深丑角演员,从艺几十年来,在数百个经典的太谷秧歌剧目中塑造了惟妙惟肖的“小丑”形象,他以自己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将各种小丑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诠释着人生,用自己的言行书写着不平凡的一生。
出生于五十年代的孙贵明从小就是一名表演天才,在他中学毕业时,曾有部队文工团来招人,团长一眼就看上他,孙贵明真是喜出望外。然而,父母的一句 “你走了,这个家怎么办?”让身为长子的孙贵明悄然打消了这个念头,留下来继续务农。1978年,太谷县成立秧歌剧团,已经26岁的孙贵明再次萌生了希望。他跑去找自己的老师,请求老师教会自己唱一段秧歌。于是,他凭着一段《偷南瓜》、一段《送樱桃》,成了太谷县秧歌剧团的正式演员。随后,他跟随太谷秧歌大师——早已唱响晋中的“香蛮旦”王效端学习唱腔,跟随秧歌大师“蛤蟆丑”学习表演,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1984年,凭借自己对艺术的满腔热情及多年的刻苦努力,逐渐成为剧团骨干的孙贵明担任了太谷秧歌剧团副团长。1990年,崭露头角的他一鸣惊人获得“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1996年,一举获得“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演员奖”。从此,他逐渐步入事业的巅峰,先后担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太谷县第六届、八届政协委员、太谷秧歌协会副会长。
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太谷县秧歌剧团演出场次逐年下滑,而农村业余剧团的演出活动却很频繁,许多业务骨干改行转业。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这份坚守多年的秧歌情,孙贵明与大家一起放下正规剧团演员的身架,学习、排练传统小戏,如《送丑女》、《奶娃娃》等,同大家辗转奔波于晋中、文水、交城等地的乡村舞台,为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默默坚守着这一席之地……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太谷县的非遗保护工作也迎来第二个春天。
2006年,太谷县文化艺术中心着手制作太谷秧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片,文化艺术中心分管领导找到了孙贵明,他二话没说,勇挑重担,与工作人员一起,不辞劳苦,圆满完成了申报任务。
2007年6月,他与老搭档籍红玉主演的传统太谷秧歌小戏《偷南瓜》赴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珍稀剧种展演,他们的表演折服了现场的专家与学者,获文化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太谷秧歌以祁太秧歌之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7月,孙贵明以《偷南瓜》、《大挑菜》等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专题栏目《逛太谷·看秧歌》的录制,同年,他与同事白美云被列为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10月,他与同事杨承迁被晋中学院音乐学院聘为客座教授,民间艺术再次走进高等学府的艺术课堂。12月,他以《大挑菜》、《接亲家》等经典节目参加了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的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传统太谷秧歌剧目及在天津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三所高校的巡回演出,深受广大专家学者的好评,并入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刊物《广播歌选》2011年第二期封面人物。
2012年3月,他与太谷县文艺工作者一起将孟母三迁故事搬上戏剧舞台,该剧在“中华母亲节推动大会暨太谷孟母文化园主题活动”召开之际成功首演,随后在晋中市巡回演出,并获2012年晋中市文艺精品奖。随后,太谷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山西传媒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启动太谷秧歌传统剧目、曲目录制工程,孙贵明与太谷县美韵太谷秧歌剧团团长白利民、著名秧歌艺人杨承迁一起担负起这项使命,他白天积极辅导演员排练、排演,从唱腔到唱词,不厌其烦。晚上回去还要查找、收集资料,潜心钻研、细心揣摩,将失传多年的传统曲目得以重现世人。
孙贵明是个热心肠,也是个大忙人,他不仅要忙于太谷秧歌的传承与发展,还承担着他家所在小区的院长职责,每家的家长里短、公共环境卫生,乃至取暖设施等居民的日常生活琐事都是他所牵挂的。2011年,孙贵明所在小区的取暖设备年久老化,几经修复仍无法正常供暖,眼看冬季将至,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每天奔走于各相关部门,送请示、打报告,回到小区再与各居民户联系沟通,终于顺利解决该小区的取暖设施,居民们亲切地称赞他是小区的好院长。
步入梨园几十载,
他走南闯北多艰辛。
踏遍三晋山川路,
艺海沧桑几浮沉。
这是省内一位很有名望的诗人为他写的一首诗。
我们知道,一个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秧歌艺人,几十年为之奋斗的艰辛与欢乐远远不是这二十八个字可以表述的。
作为传统太谷秧歌的表演大师,他一生甘为人梯,凭借自己对太谷秧歌的挚爱之情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将传统剧目的丑角演绎的美轮美奂,其扮演的各种丑角形象在广大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有诗云:丑角之美,美在其心,美在神韵,美在铭刻,美在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