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交流 >> 新闻 >> 正文

有一双手,一生为金谷而苍老——孙映宇先生访问记

发布时间:2016-04-26阅读数:

数月的精心策划与准备只为今天的温情呈现。4月21日14:00,我院艺术传媒系太谷县民间艺人走访计划项目小组将带您步入别具太谷特色的艺术殿堂,与大家一起见证,一位古稀老人的民间艺术情怀。

慈祥和蔼的老人·那么亲切

走进太谷县城明星村前观巷的一处老式住宅楼,敲开一扇旧式且生锈的防盗门,一位老奶奶为我们打开了门,并热情的迎接我们进屋。在一间卧室的一角,我们见到了孙映宇老先生,老先生正专心的在车床前做着东西,见到我们来了,停下了手中的活,高兴地招呼我们坐,而我们的注意力早已被老先生家里摆放的精巧工艺品所吸引。铜制的马车,木制的水车、手推车、纺车、木叉......一桩桩,一件件,精美细致,惟妙惟肖。那晋商富贾才能坐的马车,那历经风雨依然矗立高耸的白塔,那旧时农村随处可见的农机具,这些按比例微缩的工艺品一时间勾起了我们的思绪,使人仿佛回到了过去。

有一双手,一生为金谷而苍老——孙映宇先生访问记

慈祥的老人感染着我们

勤奋钻研的老人·那么认真

孙映宇老先生今年73岁,曾在县城的灯具厂、农五厂等企业担任车工。多年的劳动实践,勤奋爱钻研的个性使他对车、洗、焊、刨各个工种样样精通。老先生2004年退休以后,闲不住的他总爱琢磨着做点什么事情。于是借了老同学的一间闲置的小屋当做工作室。当时电视里正在热播《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晋商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老先生心里想,怎么就没有具有晋商特色的工艺品呢?看着电视剧里面来来去去的马车,他的眼前一亮,做辆马车吧,这可是很能反映当时晋商大户的富足。说干就干,正好手头有一匹“唐三彩马”,老人决定用枣木来为马配一辆车。为此,请教了许多年龄大的人,认真的研究了车辆的缩放比例。车上的雕花,车厢里的凳子,车厢后的箱子,立着的马鞭......老先生一丝不苟地做着,真实地再现了原物。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第一辆马车终于制作完成。随后,老先生在朋友的提议下,又用同样的方法试着做了一辆铜马车,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铜马车的制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工艺品送给北京的朋友,受到了一致的赞扬。这越发坚定了老先生做微缩工艺品的信心。

有一双手,一生为金谷而苍老——孙映宇先生访问记

被工艺品的精致所震撼

善于学习的老人·那么执着

为了做好工艺品,老先生还买了《书法字典》、《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美术设计图案》等书作参考,仔细学习,反复研究。仅一座木刻白塔,做之前,光照片就从不同的角度照了十几张,没事的时候就反反复复的看。制作的过程中,每做一层,他都要去把实物看一次。本来不懂木工和建筑的他,在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下,做出来的东西竟然是栩栩如生。平日里,他经常会留心有什么东西能被自己所利用。一块“武”字的屏风,就是他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时捡到的别人废弃的地砖,黑的底色上面有着白色的条纹,看起来像一个苍劲、奔放的舞者。这块砖,拿回来被他配了一个木制的边框和底座,宛如三多堂里面陈列着的大理石屏风。还有那精致华贵的金火车头,不仅带有时钟和温度计,连火车轮都能匀速转动,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凝聚着一位古稀老人的心血,映射着他对传统工艺的深深执着。

有一双手,一生为金谷而苍老——孙映宇先生访问记

图纸前 当年做鼓楼的过程历历在目

心怀金谷的老人·那么坚定

近几年来,老先生每天都像上班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微缩工艺品的制作中,为真实的再现晋商文化的历史,尽着自己的努力。而他的老伴儿和儿女对他的爱好也很支持,帮他购买材料、查阅相关资料等等,老人微薄的退休工资大多用于购制了工具和制作材料,看过他做的工艺品的人都很佩服他的心灵手巧。

老先生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太谷人,没有其他什么本事,原来做车工,与钢铁打交道,退休以后,现在和木头打交道,也算是转型发展吧,心里就是想为太谷的历史文化做点事情,给后人留下值得回忆的文化痕迹。

热爱家乡的孙映宇老先生总希望用心血和努力制作的工艺品,成为当地文化和历史轨迹的记录者,让人们看到这些东西时,能不忘历史、缅怀过去……

有一双手,一生为金谷而苍老——孙映宇先生访问记

老先生执着的坚守

孙先生部分作品:

有一双手,一生为金谷而苍老——孙映宇先生访问记

有一双手,一生为金谷而苍老——孙映宇先生访问记

有一双手,一生为金谷而苍老——孙映宇先生访问记

(撰稿:高泽康 摄影:史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