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研学

首页 >> 博物馆 >> 研学 >> 正文

健康回血进行时:营养“健”面礼—“丸”转行动中医药非遗技艺研学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23阅读数:

10月15日14时,晋中信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携手大健康学院在非遗研学空间推出“健康回血进行时:营养‘健’面礼——‘丸’转行动”主题研学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大学生因久坐导致的肩颈酸痛和秋季时节的脾胃失调等健康问题,通过“理论科普+非遗技艺实践”,带领30余名学生们探索中医药养生智慧。

活动伊始,“摸骨正脊术”非遗传承人郭子龙老师在人体骨骼图前系统讲解颈椎、腰椎的生理结构与常见体态问题:“长时间低头姿态看手机和电脑,会导致颈部气血运行受阻,依据‘动静结合、以动养正’的养生原则,应在久坐后适当活动颈部,通过点按风池、肩井等穴位,可有效疏通颈部经络气血,缓解紧张状态。”郭老师边讲述骨骼错位的形成机理边提醒学生们,学生们跟着调整站姿和体态,现场互动热烈。

实践环节聚焦非遗技艺“山楂蜂蜜健胃丸”制作。郭老师从“药食同源”理念切入,解析山楂消食、白术健脾的药理作用,并演示传统养生药丸制作工艺:将炒制后的山楂、大米、白术等药材逐一捣碎后混合成均匀药粉;同时熬煮蜂蜜至冒泡状态,分次倒入药粉中揉制成团。“蜂蜜熬煮不足会让药丸制作粘度不足,熬煮适当则提升药丸绵密口感。”郭老师边操作边强调火候控制的关键。

 在紧锣密鼓的搓制养生山楂丸环节中,从称量药材到搓制药丸,每一步都需细致操作。学生非遗研究员梁新月感慨道:“亲历捣药、揉面、搓丸的山楂丸制作工序,才明白小小药丸里藏着药材精准配比的中医药养生智慧。”在“山楂蜂蜜健胃丸”的丰富口感层次、中医养生知识与药丸搓制技艺中,“非遗+专业”的深度融合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真切感知到我校专业教育落地生根的实践力量。

本次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实践”的非遗研学体系设计,将中医药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感知的健康实践。未来,非遗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出专注大学生健康养生科普和中医药非遗技艺研学等系列活动,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当代青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