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非遗薪火,铸美育之魂。”在新时代教育的征途上,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与美育普及的重要使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美育为途径,将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在校园内扎根生长,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涵养学生的灵魂,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3月19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携手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联动融合,开展了以“非遗与数字化融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深度挖掘展品文化内涵,借鉴以deepseek为主的AIGC工具,探索非遗文化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科建设与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开启非遗教学新视角

活动伊始,艺术传媒学院院长盛卓立老师带领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团队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从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角度出发,融合AI技术,深度挖掘了展品内涵,数字化呈现展品视觉符号与美学理念,这些元素能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提供独特的素材与灵感来源。通过将非遗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与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搭建非遗学习平台

参观结束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师向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团队详细介绍了当前非遗工作的特色构成与资源优势,以非遗技艺、展品内涵为专业教学突破口,综合应用双师教学、实践实训、文创延伸等形式专业教学模式多元化、立体化。

共探融合创新路径

最后,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团队齐聚研学空间,围绕“非遗与数字化融合”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专业背景,就如何将非遗融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例如《装饰与图案》《文创衍生设计》等课程、如何开展非遗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非遗传承与创新意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非遗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是当前学科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向。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将进一步加强融合,为培养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阴梓
校稿:赵晋锐
校审:盛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