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乌马河畔柳丝轻拂,青砖黛瓦间流转千年的非遗密码正待破译。3月19日下午3:00,晋中信息学院乌马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非遗探秘”活动。三十余名学子循着木纹砖雕的肌理,在晋商古建的密码里,与非遗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活动伊始,各位参与者在学生非遗研究员的带领下,对馆区进行了整体参观,了解了展品基本情况,随后参与者们分别佩戴不同颜色手环,以小组形式进行“非遗探秘”。同学们在砖雕门楼的华美纹样间捕捉“福寿双全”的美好寄寓,于木雕对联的笔走龙蛇间品读“忠厚家风”的晋商密码。寻宝过程中,大家围拢在展品周围,详细记录研究,他们的镜头掠过鸱吻吞脊的威严,定格在窗棂冰裂纹的玲珑,指尖抚过门当石鼓的沧桑,在方寸之间丈量着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厚度。寻宝时间结束,各小组分别对“寻宝”结果进行了分享讨论,对展品砖雕门楼当中的人物纹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


活动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师郭子龙进行了总结,并将“寿神持桃笑人间,福神抱子送吉祥”的民俗含义对学生进行了讲解分析,使各位参与者受益匪浅,在研学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寻宝小组成员刘思源表示:通过本次研学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通过查找展品纹样内涵,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晋商的智慧和勤劳对话。每一组古建元素都蕴含丰富的故事,让我们在探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对非遗保护的热情。
此次非遗探秘之旅,不仅以趣味寻宝点燃青春热情,更在年轻心田播下文脉传承的火种。当千年非遗化作跃动的文化基因,传统与现代终在心灵对话中架起共生之桥,让守护与创新的火种在青春血脉里生生不息。

撰稿:郭子龙
校稿:赵晋锐
校审:盛卓立
编辑:赵晋锐